说起陈晓旭这个人,大多数人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就是87版《红楼梦》里那个弱不禁风的林黛玉。她把那个角色演得太到位了,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她本人跟黛玉的命格重叠上了。出生时候有怪梦,离世时候又有诡异事件,这些事传得沸沸扬扬,让人忍不住想,人生是不是真有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定数。陈晓旭的一辈子,从小到大,从演戏到做生意,再到最后的选择,都像一张网一样缠绕着这些巧合。
先从她出生说起。陈晓旭是1965年10月29日生在辽宁鞍山的,那时候她爸是京剧导演,她妈是舞蹈老师,家里艺术氛围浓厚。她妈怀她的时候做过一个梦,梦里有个白头发老头告诉她,孩子要叫陈棻。这个棻字挺生僻,是草字头下面一个也字,字典里查到是种香木的意思。她妈醒了以后觉得这事蹊跷,就跟家里人商量,本来想照着梦来取名,但后来觉得字太偏门淘股神,不好写,就改成了晓旭。因为她生在清晨,晓是黎明,旭是初升的太阳,父母希望她日子过得亮堂堂的,避开什么不好的兆头。 结果呢,这名字改了,但后来发生的事还是让人联想到那个梦。陈晓旭小时候,她妈带她去寺庙上香,顺便找人算命,那人一看,说这孩子命格跟林黛玉差不多,父母一听心里咯噔一下,谁都知道黛玉是红楼梦里那个多愁善感、早逝的姑娘。他们就想,通过改名能不能扭转点什么。事实证明,这些民间说法有时候真像影子一样甩不掉。
陈晓旭从小就显露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调调。她妈教她跳芭蕾,她学得特别认真,12岁那年已经能做些高难动作了,但后来因为政审没过关,她没法进专业舞团。那时候她挺失落的,转头就钻进了书堆里,迷上了文学。14岁她就发表了首诗,叫《我是一朵柳絮》,诗里透着股淡淡的忧愁,跟她后来演的黛玉气质挺像。 18岁那年,她听说要拍《红楼梦》,就写了封自荐信寄过去,信里附了照片和一首诗。导演王扶林一看,觉得这姑娘有灵气,就叫她来试镜。选角过程长达两年,她跟其他候选人一起培训,学琴棋书画啥的。1984年剧组开拍,她正式拿下林黛玉这个角色。拍戏时候她为了贴近人物,节食减重,瘦到七十斤出头。1987年剧播出后,她一下子火了,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黛玉本尊。
但成名后,她没在演艺圈待多久。试了几个其他角色,观众总觉得是黛玉在演别人,她自己也觉得被这个形象框住了。1989年,她干脆退出,转行做生意。那时候她跟第二任丈夫郝彤一起办广告公司,刚开始挺难的,但她脑子活络,几年下来公司年营业额上亿。她还拿过中国杰出女性广告人奖啥的。 1999年她接触佛教,皈依了,之后生活方式变了不少。2004年她接受采访,说学佛让她对生活和工作态度都变了,每天读经书,午休时候冥想。她觉得赚再多钱也不满足,得用这些东西帮别人才行。这段经商时期,她的事业是真风生水起,但身体开始出问题。
2006年5月,她查出乳腺癌,已经晚期了。医生建议马上治疗,但她拒绝了手术和化疗,转而靠修行来应对。她信佛多年,觉得病是心想生,通过清静修法能转境界。她参考了些纪录片里重病靠修行好转的例子,坚持自己的路。2007年2月23日,她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,法号妙真。出家声明里她说,这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积极选择,想专心学佛,为教育奉献一生。 她丈夫郝彤也于3月8日在深圳出家。出家后她没接受医疗干预,病情一步步恶化,到后来一条腿动不了了。5月13日,她在深圳一家念佛堂圆寂,终年41岁。遗体安葬在北京天寿陵园,按照遗愿,成立了慈善基金会,捐了5000万用于教育和医疗。
现在说说离世时候的怪事。陈晓旭去世后,追思会在北京开,现场有她生前好友杨树云参加,杨是红楼梦剧组化妆师。会上挂了张林黛玉的海报,据说突然无风倒下,砸在杨树云头上,杨当时就泪目了,觉得这是陈晓旭在跟她道别。 这事传开后,有人说巧合,有人觉得灵异。加上她出家拒绝治疗,跟黛玉香消玉殒的结局重合,让人觉得冥冥中自有安排。还有人说,她葬礼上天气突然变阴,添了股神秘感。这些事在网上和媒体上反复提,成了她人生谜团的一部分。
牛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